章鱼体育直播_90分钟足球网¥app官方下载

图片

领袖人物与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2-10-11

领袖人物与图书馆

(一)马克思
   
我已经大约两个星期没写东西了,因为,当我不在图书馆的时候……无论有多么好的愿望,也总是不能动笔。——马克思
     
马克思一生创立了马克思科学主义体系(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哲学),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酷爱读书,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1843
年,马克思迁居巴黎,同卢格合办反对普鲁士反动政府的《德法年鉴》。在巴黎期间,为了大量地搜集资料,马克思经常到巴黎的国立图书馆去读书和学习。18452月,马克思迁居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侨居期间,马克思经常到布鲁塞尔皇家图书馆去学习和研究哲学和经济问题。为了制定自己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从七十二个不同作者的著作中做了摘录,写了二十四本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总篇幅达140个印张。19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正义者同盟,马克思倡议在该同盟的协会里创办一所图书馆,他说自己平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啃书本

      1848-1849
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了伦敦,那时他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非常艰苦,经常要为面包而奔波,常常要通过典当或拍卖家具来维持生活。1852年,他为了写作,竟然当掉了自己御寒的衣服来购买稿纸。1859年马克思写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竟连把它寄往柏林出版的邮费都没有。但他能够克服困难,始终孜孜不倦地学习与研究。

      
伦敦有个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里除了收藏许多珍贵文物以外,还有一间收藏着大量书籍和文献资料的图书馆,图书馆里有一间阅览室。

     
阅览室是一间结构别致、宽敞而又明亮的大型锥体建筑,四周有环形的大书架,正中是环形的图书目录柜,从目录柜向四周伸展出一排排长桌和座椅。马克思就经常到那去学习和写作。他每天早上9点钟就到阅览室里借阅书籍,又作摘录,又写笔记,一直到晚上7点钟才回家。吃完晚饭后,他又在书房里,整理笔记,进行写作。

     
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里前后学习了10年多,他总是准时到那里,坐在D行第2号座位上。当时英国议会出版一种蓝皮书,是专门发给议员们的资料。但是,饱食终日的议员先生们没有空闲去看这些枯燥的大部头的报告,有的议员就把它当废纸出卖,有的议员把它当作手枪射击的靶子,根据子弹穿透的页数来测量手枪的威力。马克思却把图书馆里所有的蓝皮书都进行了认真研究。

      
马克思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情不自尽地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经过常年累月地磨擦,竟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层,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脚印。

    
一天早晨,一位读者借了一本书正想到D行第2号座位来阅读,图书馆的值班人员走过来说:先生,这是马克思博士的座位,请您不要占用,他马上就来。那个读者怔了一下,问:就是《共产党宣言》的作者,那个工人领袖吗?是的他每天都来吗?你确信他今天会来吗?”“请放心,多少年来,马克思博士每天都到这儿足足工作10个小时,我在这里已经20年了,我很了解这里的读者。那位读者听了这一番话,以敬佩的目光看着马克思座位上那一堆书,然后慢慢地走开了。

     
为了写作《资本论》,马克思曾经阅读了1500种以上的书籍,仅1850年到1853年六月间,他就写成了《摘录笔记》二十三本之多。《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发行后,马克思因病停止研究工作,但仍批阅不懈,写下了大量笔记。他的读书摘录填满了50本左右的笔记本,足足有3万多页。

     
马克思的读书兴趣非常广泛,除研究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社会科学外,他还研究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农学、农业化学、实用工艺学、实用经济学等。动能公式就是由马克思最终确定的。有一个图书馆管理人员问他:博士先生,一个人可以同时研究50种科学吗?我们的教授通常只能攻读一种专业。马克思说:亲爱的朋友,所以也有很多教授戴着遮眼罩呀!如果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就不要只在一块草原上去赏花。也就是说,要全方位,多角度地阅读,广泛涉猎,从各个不同学科去研究一个问题,才能把问题研究透彻,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列宁

      
列宁是利用图书馆的典范,这从他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的一段回忆中可以看出:
       “1916
年秋和1917年初,伊里奇集中全副精力从事理论工作。他尽量利用图书馆开放的时间。他每天9点到图书馆,一直坐到12点,1210分整回到家里,午饭后再到图书馆去,一直坐到下午6
……”
     
一生都在利用图书馆

      
从学生时代以至学前,从国内到国外以至在监狱和流放期间,列宁始终在积极地开展对图书馆的利用。他一生利用过几十所著名的图书馆。在国内,他利用过喀山图书馆、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城市的各大图书馆;在国外,他利用过德国皇家图书馆、瑞士伯尔尼、日内瓦、苏黎世三大城市的著名图书馆、法国巴黎许多图书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图书馆、丹麦哥本哈根图书馆、以及瑞典皇家图书馆等。

     
据说,列宁在5岁时就学会了阅读,他父亲经常从图书馆里给他借好多少儿读物。为了获得丰富的知识,列宁在中学时代曾充分利用过他父亲任其理事会委员达八年之久的辛比尔斯克公共图书馆(卡拉姆津图书馆)。与他同桌数年的同学回忆道:他写作文时总是很细心的,常常从当时的卡拉姆津图书馆借来的书中作摘录。

     
晚年养病期间,列宁住在莫斯克附近的高尔克村。这里有他自己的一个小型图书馆,收藏俄、法、英、德等文种的图书3000多册。但他仍不满足,192279月,他又增添了1028本,其中许多是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方面的书籍,有专职管理员服务。他利用这个图书馆在晚年写了大量的文件。就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仍然请他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在黄昏时给他朗读文学作品,在与世长辞的前两天,他的夫人还在给他读《热爱生命》这一短篇小说。

     
不放过各种机会

 1877
21317日,列宁在去流放地前几天准备的日子里,还到鲁勉采夫图书馆收集了许多资料。大约3月下旬到4月初,途经克拉塔雅尔斯克村,他利用等船的几天找到了一家私立图书馆:著名的尤金图书馆。该馆有藏书10万多册,还有许多手稿,其中包括俄美公司一些硕果仅存的文件。列宁参观了该馆的书库,在给母亲的信中曾赞赏这里收藏丰富。在等船的几天里,他每天不顾要步行5俄里的困难去这个图书馆看书。有一天监视员发现列宁突然不见了,于是惊慌地鸣起了警钟,叶尼赛省的警察机关都慌张起来。这时列宁却安坐在图书馆里读书。

    1910
9月,列宁的母亲来到哥本哈根,列宁在与母亲见面的日子里,对母亲关怀备至,每天安排有序。上午陪伴着母亲,下午照例在图书馆里从事研究工作。19136月,列宁的夫人在伯尔尼住院,治疗了大约三个星期,列宁往往一清早就去探望她,而其余的时间则在图书馆里度过,他甚至还在这段时间里读了一些医学方面的书籍。

      
居住要离图书馆近些

    
列宁在两次国外乔居生活中,每到一地,常常首先找图书馆,而且要找较好的图书馆,居住也要离图书馆近些。由于他注意观察了图书馆,他对许多国家的图书馆事业都有一定的评价。他称赞瑞士和美国的图书馆事业,却批评法国图书馆的官僚习气。他在信中说:在巴黎工作很不方便,国立图书馆的工作搞得很糟,我们常常想念日内瓦,在那里工作做得多些,又有方便的图书馆。因居住不便,利用国立图书馆路也比较远,只好骑着自行车每天上图书馆,不仅耽搁时间,而且有一次差点出了车祸。他
夫人曾托一个法教授介绍过好几个图书馆,都去试了一下,但结果没有一个合适的。

(三)毛泽东

毛泽东在回忆他自学生涯时说:“我没进过大学,也没留过洋……但是我学习中最有收获的时期都是湖南图书馆自学的半年。” 
     
当年,毛泽东每天一早就进图书馆,中午出去买点包子或烧饼充饥,有时甚至饿着肚子,下午继续看书,直到闭馆才离开。如此半年,风雨无阻。他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斯宾塞尔的《群学肆学》、卢梭的《民约论》以及地理、历史、古典文艺作品等数十种书籍。他当时一到了图书馆,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湖南第一师范图书馆的藏书,对毛泽东来说同样也是知识财富,他涉猎历史、地理、哲学、文学等大量图书、期刊,在学校图书馆的读者中,他借书的次数最多。
 
       1918
年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身在书海,如鱼得水。他曾常情地追忆:“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
 
    
毛泽东深知图书馆对于获得知识、提高理论水平的重要性,1921年他创办“湖南自修大学”,1923年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都附设了图书馆。1922年还创办了湖南青年图书馆。
 
      
长征到达陕北后,1936911日,他和周恩来、秦邦宪联名给彭德怀等写信,同意组织流动图书馆。后来延安先后建立了中山图书馆、鲁迅图书馆、子川图书馆。毛泽东为鲁迅图书馆捐款,为子川图书馆题写匾额。
 
      
解放后,毛泽东在他的中南海书房里堆满了各种书籍,他还经常向一些大图书馆借书,如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大图书馆。60年代,有一次因工作需要,还派人专门到上海借了一本书。
 
     
毛泽东一生研读马列原著,研读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以及各种自然科学图书,每天还坚持读书上,他那渊博的知识、大多来自图书,来自图书馆。